国际站
  
全国分院
  
中国童军学院
  
童军汇
  
注册/查询系统
  
服务平台
首页
关于我们
什么是童军活动
童军的成长
世界童军运动组织
新闻资讯
公示公告
童军资讯
童军常识
基础常识
童军徽章
童军活动
会员服务
服务平台
注册/查询
全国组织
联系我们
专题
童军大露营
各国童军总会
搜索
童军常识
基础常识
童军教育的思想来源及考辨
添加时间:2018-10-13 浏览量:
0
虽然
童子军教育
的产生与
贝登堡
个人创造密不可分,但与此同时,如果离开其他民族和历史传统文化的青少年教育思想资源,以及当时各种青少年组织的影响,
童子军
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正因为童子军教育集英国古今中外思想之长,童子军也才成为后起之秀,而一举超越其他青少年组织,并具有世界性影响。
在中国,对贝登堡
童军思想
进行较为全面论述的,当首推
吴云奇
。在《论
童军教育
运动之真谛与发展》一文中,吴云奇将
童军
教育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贝登堡的生活经验,二是借鉴了其他人的思想与经验。关于贝登堡借鉴的思想与经验,吴云奇一共列出了八个方面的来源:古罗马伦理学家阿披克提忒( Epictetus,60120)的“善行”思想、斯巴达民族的体格训练方法、古代英国与爱尔兰训练儿童旧习及其他、日本武士道精神、威廉姆斯密斯( Sir wiliam a. Simth)与男童团,以及教会儿童团、邓皮尔( DanielCarter beard)与栖顿( Ernest Thompson Seton)、
蒙台梭利
教育制度及其他。在“其他”方面,吴云奇列举了德国的亨博士( Doctor hahn)、英国的约翰潘氏( John pounds)、 Kenelm digby's“TheBroad stone of honour”(无法查明)等。虽然吴云奇的论述出自何处,目前还无法确切考证,但无疑这是关于童军教育思想来源最为全面和深入的述评,而且也与贝登堡的论述高度一致。由此推测,吴氏的议论应该是出自贝登堡之口,他综合了贝登堡在《
美国童军
历史》一书和其他地方关于童军教育思想来源的观点。在童军教育发展的初期,有关“谁是童军教育的创立者”的争论,成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也促使贝登堡进一步为童军教育寻找理论上的根据。1914年1月,在谈及军事训练与童军教育的目的区别时,贝登堡说:“最近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有人声称自己是童军教育的最初发明人,只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过去四年中,他是第四个这样说的人了,而我记得童军教育的最初
创始人
应该是阿比克泰德,他已于数干年前去世了。阿比克泰德告诉我们,我们歪曲了他的思想,同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军事力量;事实是,这些绅士们也看清了我们体内都存在某种独立思考的相似东西—自由意志,但他们没有去研究它的中心意思,因而也就没有把握住其价值所在及可改善之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争论中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看待,但这却是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紧紧吸引住儿童,开阔他们的胸怀,培育每位年轻人的品性,使他们成为国家的良民,鼓励他们成为精力充沛的工人以及具有荣誉感和男子汉气概,彼此间还充满兄弟情感。”以上论述表明,自童军诞生不久,到底谁是童军教育的发明者,社会上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的人自认为是童军教育的发明者,然而在贝登堡看来,阿比克泰德才是童军教育的创始者,只不过“我们”曲解了阿比克泰德主张充分发挥“自由意志”的思想,并没有达到“我们”的目的,忽视“我们”的目的,使得“我们”之间展开了许多无谓的争论,“我们”的目的是发展青少年自身内在的“品性”,在这方面童军教育与阿比克泰德有相同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贝登堡看来,要使每位公民成为有力的战斗力,其所主张的手段和途径与他人有本质的区别,其他人主张直接采取军事训练的办法,而他则主张“品性”为先。因为童军教育只要面向各阶级的儿童,那么即使在被一些人认为是所谓“废品”的人中,也有许多会成为有用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只要稍加一点军事训练和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他们就能成为最优秀的士兵。因此,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对公民品性的塑造,而非依靠她的武力,最终才能占据比别的国家更有力的位置。早在1906年,贝登堡提出童军计划时,就持有这样一种信念,他认为,在“侦探术”这个字眼下,“塑造成为一名好公民有许多价值品质方面的教导,同样可以培养成一名优秀侦探”。这就是说,采用“侦探术”培养“好公民”与培养“优秀士兵”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崇“理智、知识和健全的理性”即为“好”的阿比克泰德,才被贝登堡视为童军教育的“鼻祖”。
随后不久,在谈及童军教育思想的来源时,贝登堡曾先后又做过两次系统阐述。1914年1月,在“
童子侦探
术起源”的演讲中,贝登堡介绍了“侦探术”训练实践、童军服装与徽章以及童军“准备”铭言等的渊源,最后他总结道:在童军教育思想中,很多源自祖鲁人、印第安人和日本人的习俗,很多取自中世纪的骑士准则,很多抄自其他人,比如爱尔兰的 Cuhulain、Jahn博士、威廉·亚历山大·斯密斯、汤普森·西顿、丹尼尔比尔德等等,以及自己的一些发明。贝登堡的这番言论,明白道出了童军教育的思想来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借鉴历史和现实中的经验,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发明”。具体而言,其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些民族的习俗、骑士准则、借鉴一些青少年组织创始人的思想与经验,以及他自己的创造。然而,哪些是他自己的创造?贝登堡并没明白说出来,同时,他似乎并不在意谁是童军的“发明者”,也不忌讳自己创立童军时,从其他人那里“抄袭”了许多有益的思想。1916年,关于童军教育创始人问题的争论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为此,贝登堡全面和系统阐述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至少有六位不同的人声称,他们是
童军运动
的创始人,对此我能够做出的全部回答是,但愿他们创立了它,从而使我免遭麻烦,因为只要儿童能从中受益,我至少可以并不关注谁是这一运动的创立者。”以上态度表明,本着让儿童受益的出发点,贝登堡并不在意自己是否是童军的创立人,相反,他还乐见其他人是童军的创立者。因为在贝登堡看来,“许多人都是童军教育的思想之父,我要说的是,我只能算其中的一‘叔父’而已,童军教育只是在英国家喻户晓罢了,而且我十分留意美国在这方面开展的情况,我所做的,不过是东拼西凑把这些东西汇集成书,这就是我的发现所在。”在此,贝登堡认为,童军教育有许多“思想之父”,自己不能算作童军教育之父,相比较而言,最多只配做一“叔父”而已。虽然贝登堡的这番说辞有谦逊之意,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童军教育确实是借鉴了许多人的思想和做法,贝登堡本人对此也并不否认。最终,贝登堡认为,童军教育整个计划,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种经验,并改造其思想,以下即是其中的一些:Hahn博士、 Cuhulain和他的童子骑士;祖鲁人、印第安人、太平洋岛国居民等的生活准则与习俗;凯内尔姆亨利迪格比所作《荣誉的巨石》;亚瑟王所确定的骑士准则;威廉·亚历山大·斯密斯爵士和童子团组织;丹尼尔卡特比尔德的先锋工作;西顿的
露营
游戏等,但主要源自于训练士兵和南非治安队的亲身经历。在“合众国童军”法庭宣誓作证一案中,贝登堡又补充了这样一条思想来源:“我也考察了日本的武士道,以及更多 John rounds教育儿童的现代方法。”由此可见,贝登堡关于童军教育的思想起源的描述,不仅比以前说得更全面,而且也说得更明白具体,总括起来,他一共列举了十个方面的内容。然而,在贝登堡看来,虽然童军教育思想博采众长,但主要还是源于其“侦探术”训练经历。这说明“侦探术”思想在童军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综合以上各方面论述,贝登堡童军教育思想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部族习俗的采用与转化、
骑士精神
与准则的复兴、青少年教育经验的借鉴与理论的吸收,以及“侦探术”思想的创造与转化。由于“侦探术”思想是贝登堡所独创,且多为其他青少年组织所借鉴和采纳,所以本书将单独对此加以论述。
上一篇:
童军铭言及含义
下一篇:
骑士精神与准则的复兴(一)
首页
关于我们
什么是童军活动
童军的成长
世界童军运动组织
新闻信息
公示公告
童军资讯
童军常识
童军活动
会员服务
全国组织
注册/查询
服务平台
联系我们
专题
童军大露营
各国童军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