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军教育在欧洲国家的传播

添加时间:2018-11-25      浏览量:0

德国的青年团体发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青年补助协会”,是由宗教人士出于宗教修养的目的而成立的。19世纪后半期,德国体育运动风行一时,进入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户外徒步旅行的青年团体——“候鸟”。该组织和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年的追捧,他们纷纷成立类似团体,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候鸟运动”。1910年,各种“候鸟”青年团体采取了童军训练方法,而转变为童军组织。1909年夏,哥廷堡男童学院的一名瑞典军事教官( Ebble lieberath)偶然接触到了《童子侦探》一书。他爱不释手地将该书一口气读完,并将其翻译成瑞典语,该书在十天内重印了一次,并销售了1万册。11月童军小队迅速形成,12月该国青年会在其活动中采用“童军活动”( Outing)的原则,建立了青年会童军协会瑞典童军由此诞生。
 
挪威童军早期的发展历程表明,没有掌握童军教育的正确方法和观念,要人们接受童军教育活动是极其困难的。大约在19世纪中期,挪威就已经存在类似于英国“童子团”的松散青年组织,它们彼此独立,只是在从春天到夏天开展活动时,相互间才联合起来。在被童军取而代之之前,其中的奥斯陆的“ UraniaGarde”青年组织就一直存在了一个世纪。在1908年至1909年之间,童军的有关信息传入挪威,但给挪威人的印象却十分模糊,直到 ele breton martir所写的The otters?和 The otters to the rescuei翻译成挪威语后,童军教育才被各个地方的青少年组织所采纳。1909年, Grottum上尉组织召开了大约有800名男童参加的集会,宣称他们是童军,但他们既没宣誓对上帝尽义务,也没有建立童军小队体制。但幸运的是,基督徒Dons很快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一直在英国工作,与童军保持着密切联系。1910年5月,Dons从英国回到挪威,按照童军教育原则,在挪威的 Kristiania建立了童军第一团。1911年3月25日,该团与一所外国人学校所建立的童子团合并,并更名为“Norkspeidrgutt-forburd”。1911年夏,贝登堡来到挪威,开始了他的垂钓之旅。当贝登堡从挪威北部返回 Kristiania时,他受到了Dons和 Grottum的热忱欢迎,并发表了公开演讲,随后,贝登堡还与两人就童军教育发展以及两个童军组织合并事宜展开了商讨。但 Grottum对此无动于衷,显得不热心此事,由此,他所主导的童军组织逐渐走向了衰落,“ Nork speidrgutt-Forburd”便成了唯一引领挪威童军教育的组织,Dons也成了挪威首席童军。
 
丹麦童军诞生前,该国先后于1902年和1905年分别成立了丹麦童子团和丹麦青年体育会,前者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者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而童军则纯粹属于教育性质。有趣的是,在丹麦提出组织童军的却是一名学生,其源于关于英国童军运动的一次演讲。1909年11月19日,一名造访了大不列颠的丹麦教育学教授回国后,在哥本哈根中学大会上发表了有关童军教育知识的演讲。第二天,该校一个名叫 Ove holm的学生径直跑到校长办公室要求学校组建童军,校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同意建立一队童军,并让 Ove holm担任童军小队队长,该童军小队还获得了英文版的《童子侦探》。1910年,丹麦版的《童子侦探》出版了,同时,哥本哈根青年会也开始在童子事业中推广童军教育方法,丹麦童军也由此发展起来。1911年,丹麦女童军宣告成立,作为童军团的组成部分,直到1921年,丹麦女童军宣告独立。
 
1910年,来自牛津第十六童军团的一小队童军拜访了荷兰阿姆斯特丹,他们是荷兰当地记者 Gos de voogt,邀请的客人。访问结束后, Gos de voogt会同DrGW.S. Lingbeek于年底前出版了《探险者运动》的小册子,并将它们分发给了政府和教育官员、职员、家长和儿童。几个月后,按照英国童军总会出版的《童军》刊物所指引的路线, Dr lingbeek开启了每周的探险者训练,并成立了童军小队和童军团。到1911年2月,荷兰童军组织完全采取了贝登堡童军誓词和规律,童军人数也达到了4000余人。909年,在英裔比利时人和英国儿童中,布鲁塞尔的英国公教会组建了一小队童军。该年复活节,皇家外科医生Antoine depage最小的小儿子在 SaintGilles公园观看了童军表演,他尽力让自己父母对童军感兴趣。Dr. Depage利用自己的影响,组织成立了比利时童军,并被任命为执行委员会主席,童军教育逐渐由布鲁塞尔传播到全国其他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