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全国各地童子军的发展

添加时间:2018-11-27      浏览量:0

上海为中国童子军教育的策源地,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会后华童公学校长康普“旋集各省教育界中热心童子军者,会议进行事宜,组织中华全国童子军协会’,总会设上海,支会设广州、南京、汉口、北京、天津、苏州等处,并组织评议会,办理协会之事”。自此以后,童子军在全国各地发展开来。
 
上海童子军发轫于英国西童公学,1913年4月,华童公学组建了上海童子军第一队,随后上海青年会童子军和圣约翰大学相继成了童子军第二、三队,其隶属于中华童子军上海支会,大体由上海租界教会学校童子军管理组织。1916年,江苏省立第二师范成立了上海童子军第一团,其隶属于上海县童子军联合会,由上海全县童子军团管理组织。因此,在上海便形成了教会童子军和非教会童子军并行发展的格局。1919年,上海仓圣明智女校发起创办女童子军,入伍女童子军有二十余人,这是中国女童子军活动的开始。截至1919年,中华童子军上海支会所辖童子军共14队,近700人,上海县童子军联合会所辖童子军15团,共有童子军600多人。
 
出于追赶和超越西人办理童子军的考虑,1915年4月15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推举高翔干、顾拯来两位先生组织童子义勇队,并发表“组织童子义勇队宣言”,从而开创了江苏省童子军教育的先河。自该校试办童子军以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各校纷纷相继办理童子军不下十余所,但由于各队编制不相统属,教授训练也不统一,1916年2月,附属小学联络无锡市立第一国民学校等,组织并召开了无锡第一次童子义勇队联合会,制定章程,选举了职员,编订了各级课程,最终无锡童子义勇队联合会宣告成立。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教育会于1917年6月17日召开童子军学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江苏童子军联合会,会议推举江苏省教育会会长、副会长分别任江苏省童子军联合会会长、副会长,并审查了各学校童子军愿词、规律,通过了《中华民国江苏童子军联合会章程》,宣告了我国第一个省级童子军组织的成立。该联合会不仅争取到了将童子军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预算,而且还举办了两届暑期童子军班,发起组织了“中华童子军研究会”,制定了女童子军办法,编纂了《童子军讲义》截至1920年,江苏童子军入会注册达257团,童子军为7337人,江苏由此也成为同一时期童子军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
 
1914年4月,广东公学校长黄宪昭发起成立了广东童子军第一队,当时报名参加者只有二十余人,同年5月,黄宪昭被上海中华童子军协会推举为协会评议,并被委为队长,以方便办理广东童子军事务,只不过为了避免涉及政治嫌疑,童子军名为“童子游艺会”。1915年,广东童子军参加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参与童子军会操表演。此后,广州的岭南、培英、培正等学校相继建立了童子军组织,童子军也由一团增至四团,人数近两百人。同年,中华童子军协会广东支部正式成立,黄宪昭任支部部长。1916年朱庆澜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他极为重视童子军教育事业,并积极提倡和推动广东省童子军教育的发展。他不但从经济上大力支持童子军教育,而且还担任广东童子军名誉会长。由于广东童子军教育得到政府的大力扶助,因此,广东童子军发展得很快。到1919年,全省童子军已由刚组建时的十几人增加到30余旅,仅广州童子军就达到2000多人。
 
1914年,湖南童子军处于酝酿时期,该年,武昌文华大学童子军团访问湖南,并进行了表演,此次交流促进了湖南童子军教育的发展。为了系统地了解童子军,1916年,教育界人士主动到上海研习童子军,并阐发童子军教育宗旨。为了规范指导各地童子军团的日常训练,成立湖南童子军总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17年3月31日,湖南童子军总会筹备会在省教育会举行,会议决定把童子军改名为少年义勇团,5月12日,湖南少年义勇团总会举行成立大会。9月,为培养各童子军团骨干和教练员,湖南少年义勇团总会设立童子军研究会和童子军教练员练习所,以广纳招聘会员和培训师资,各学校纷纷成立童子军团。截至10月底,湖南长沙已建立童子军九团,童子军近300名。随后不久,“湖南少年义勇团总会”更名为“湖南童子军总会”,并制定了《湖南童子军章程》,明确“利用少年活泼之天性,训练其人格智能,导之服务社会”为湖南童子军教育宗旨,并完善了湖南童子军课程
 
北京童子军肇始于1915年的清华学校,其教练员由该校外国教员科尔担任。1915年11月10日,《清华周刊》提到:“科尔先生担任并教授中等一、二年级童子义勇队,以该两级人数众多,一人照料难周,特分十四队,并于高等科同学中选出十余人为队长,帮同指授,前星期五由陈筱田先生邀集各队长,请科尔先生演讲,言论痛切,闻者称善。”这说明,至迟在1915年,清华童子军教育已经是初具规模,并深受学生欢迎,清华童子军也成为京城办理童子军的学习楷模。最初,为推动京城童子军教育的发展,京师学务局曾多次组织各小学校校长前往清华学校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第二部及第一部、西郊公立第一、第三等26所公立小学校也闻风兴办童子军。从1917年开始,京师学务局加快了推动本市童子军教育的发展步伐,并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所制定的童子军讲习会章程分送各校,号召各校选派人员学习。同时从中还积极协调,将“截留学费组织童子军”的请示,创造性地改为“借用学费按月摊还”的办法,以解决各校办理童子军经费不足的问题。1917年11月,京师学务局在“按欧美成例,参照江浙经过情形”的基础上,拟定了《京师童子军办法》十四条,制定了统一的童子军规章制度,并训令各公立小学校,要求“遵照办理,各地童子军取同一之方针,不致自为风气”,以行政命令和手段来推动童子军教育的发展,是北京童子军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1918年8月,京师学务局筹设了京师童子军联合会,作为北京童子军教育统一联络研究机关,拟定并颁发了《京师童子军联合会章程》,就京师童子军教育的宗旨、经费来源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同10月,京师学务局参照江苏“中华童子军研究会”形式,组织了童子军讲习会,使中小学校教员愿意讲授童子军者都能实地研讨学习。由于教育行政当局积极推动童子军教育的发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务局不仅完善了京师童子军教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了童子军教育组织机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1920年4月,京师登记注册的童子军达到了21团。
 
福建省的童子军,始于1917年厦门同文书院,其创办人为马大庆。至1920年秋,仅厦门童子军就超过两百余人,同年11月,全福建运动会在厦门召开,童子军的服务精神和精湛表演受到该省教育界人士的称赞,福建童子军迅速在各地发展开来。1920年9月,福建童子军联合会筹备会成立,第二年1月,“闽南童子军联合会”成立,该会拥有童子军259个小队,队员1718名。
 
1919年,即使在较为偏僻的云南,也出现了童子军。该年3月,云南省以“省长公署”的名义,发布了教育部要求各省如有组织童子军,应立即上报办法备案的训令,训令还要求省县立各学校,查照《教育公报》第五年第六期所载京师学务局订定童子军办法,酌量实施,一俟组织成立,即将具体办法呈报备核。云南省立第三高等小学校率先响应,参照《教育公报》公布办法和童子军书籍,向省长呈报了推广办法:在全校选出16名学生,分为两小队;本校童子军干事部,设干事长、书记干事和会计干事,以及童子军团长和教练员,各负其责;经费由该校职员每人纳会费五角,今后所需经费由训练队员举行游艺会募捐;并打算联合省中各学校组织云南童子军支会,以与“中华童子军协会”联络而统一之。此为云南办理童子军之先河。1921年11月,云南私立成德中学,制定简章,组织全校学生成为童子军。1922年9月,云南省立四区小学校暨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童子军成立,并规定了童子军愿词和课程。云南省童子军教育虽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但仍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总之,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童子军教育影响已遍及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江西、浙江、湖北、河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甘肃等省,童子军教育经费也被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组织成立了中华童子军研究会,全国性的童子军中枢管理组织也在积极筹备之中,应该说,至此,全国童子军已经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