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童军运动—童军运动的方法是什么

添加时间:2016-02-21      浏览量:0

什么是童军运动—童军运动的方法是什么

童军方法
 
童军活动方法可被定义为追求达标而使用的计划或遵循的步骤。当某个运动有了自己一系列原则时(正如童军运动),使用的方法便须以此为依归。童军方法定义为「一套进度性自我教育制度」,并透过以下项目运作:
 
誓词规律
 
从做中学习
 
小队
 
(小团体)成员在成年人引导下,参与有进度性的探究任务及责任承担,训练成员迈向自治,发展品格,朝向有力做事、提高自信、可被信赖,能与人合作和具领导才能视乎参加者的兴趣,提供具进度性和激励性的多元化活动,如游戏、有用技能、及社区服务等。活动在举办时,尽可能在户外设置进行,让成员亲近大自然
 
童军方法是一套有进度性的自我教育制度,由不同要素组合而产生的成果,概述如下。
阐释这些要素前,必须先指出童军方法的关键概念是:「童军方法是一套有进度性的自我教育制度。」说它是一套制度,意味着它是由互相依存的要素整合而成的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这正是「方法」一词用单数而非众数的原因。由于包含其中的每个要素都存有自己独具的作用,当全部这些要素都整合在同一套综合教育制度内,才可称得上是童军方法。这套制度是以进度性自我教育的理念为依归的。
 
译者依照香港童军传统,以「小队」一词代替直译的「小团体」(SmallGroup)。香港童军对小队一词英文的用法于童军团是Patrol、幼童军团小队则用Six、深资和乐行团则没有特别指定,要组合小组时,多以AdhocGroup形式出现。
 
誓词和规律
童军方法的首个要素是誓词和规律。誓词和规律早被视为构成童军运动原则的基本工具。于此,我们不多谈誓词和规律中关乎道德的原则,本文关注较多的是誓词和规律在教育方法上的角色。透过童军誓词和规律,青少年人自愿作出对某些行为规范的个人承诺,在同伴面前接纳了信守诺言的承诺。对这些道德价值的永远确认,与及持续努力地尽己所能(我愿竭尽所能)成为典范,就是培育青少年成长最有力的工具。
 
从做中学习
 
童军方法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主动的教育概念,或简括地叫做「从做中学习」,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这个概念贯串于贝登堡勋爵的著述中,他有系统地强调:「男孩子时常准备去做事多于等待消化。」(4)童军这个从观察、实验、从做中学习的构想得到动的教育领域权威之一的玛利亚.孟德所理博士(Dr.MariaMontessori)赞赏。当被问到她怎样把她的制度应用到已脱离幼儿阶段的
六、七岁小童时,孟德所理博士回答说:「你们英国现有的童子军,所提供的训练正是我要给孩子的。」
一个不以从做中学习的理念为依归的活动不能叫做童军活动
 
小队的成员制度
 
童军方法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具有小团体成员的制度(如童军的小队制度),作为促进合群的催化剂。小队的优点是帮助促进青少年投入社交生活,这点早已被社会科学肯定。由此看来,同伴关系始自小学阶段,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小队人数较少,关系能够长久持续,小队朝向共同目标而互相认同明白,队员间透彻认识,彼此欣赏,再加上自由、自发气氛和团队调控在无拘无束的非形式情况下进行,这一切都给青少年人在经历成长过程中得到理想的氛围。
 
小队的运作让青少年人得到机会,逐步发现和接受责任,以及训练他们迈向自治。这能够促进青少年人品格培养,赋予他们获得胜任、自主、可靠,以及与人合作和做领导的才能。
 
在上述过程中,成年人担当其中的指导者角色。这包括协助青少年人发掘自己在社交生活中要承担责任的潜能。成年人的角色不是要作控制者,因为只有在尊重与欣赏的氛围内,青少年人的品格才得以充分培育。果真能实践的话,这种年青人与成年人的关系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诉求,在代与代之间提供一个对话和合作的平台。
 
有进度性及激励性的活动上述三个童军方法要素在任何一项的童军活动中确实体现时,即表示童军运动中的青少年人能够在活动中实践。这个活动必须从一个综合的整体出发,而并非把各不相干的活动杂烩一起。这个活动的基本特征便包含了第四个童军方法要素。
 
为满足青少年渐进及和谐发展的需要,童军活动必须具有进度性的安排。要做到有进度,工具之一就是考核与奖章制(或进度性奬章制度,晋升计划等)。
 
为达成这个目标,活动必须具有激励性,以吸引成员参与。由此看来,活动必须是一个以参与者兴趣为依归的多种类型活动的均衡组合。在设计活动时,倘能注意到这一点,就可取得一项最佳成功保证。
 
要均衡地组合各样活动,可以从游戏、有用技能和社区服务三个主要领域入手。环绕这三个领域设计活动,是确保活动能达成教育目标的最佳的均衡做法。
 
童军自创办以来,在大自然和户外生活一直被视为童军活动的理想架构。童军创办人贝登堡勋爵特别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确实地,他在《童子警探》(scoutingforBoys)一书加上副标题-《良好公民教学手册—在原野中生活》(Ahandbookforinstructioningoodcitizenshipthroughwoodcraft),他更把在原野中生活定义为「动物与自然的认知」。
 
贝登堡勋爵视大自然为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因为户外生活对青少年人身体发育有明显的好处。而且从青少年智能发展的角度看,大自然呈现的众多挑战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创作潜能,让他们依据各种决定因素组合,取得答案,这并非过分有组织的大多数城市生活所能够提供的。
 
再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同伴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大家共同承担,为满足生活所需而作共同奋斗,培养队员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精神。这能够让他们彻底了解,投身社会生活的意义和重要。
 
最后,大自然在青少年灵性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创办人贝登堡勋爵曾说:「无神论者……断言透过由人写成书而认识的宗教并非真确的宗教。但他们似乎还未看到,印刷的书籍以外……上天还给我们看一本有关大自然奥妙的书籍。他们不可说其中存有不真确──事实就在他们眼前……我并非建议把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探究)看作一种崇拜方式或宗教的代替品,但主张把认识大自然作为迈向宗教的起步点。」
 
因此,贝登堡勋爵慨叹说:「真奇怪……最奇怪的是,何以有些教师轻易地忽视了这个既容易又无往而不利的教育手法(即大自然的探究),反而费劲地向活力充沛的孩子们强灌宗教训令,作为引导他们思考更高层次问题的初阶。还寄望他们成为虔诚的信徒并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
 
因为大自然正好给青少年提供了和谐而整合的发展,以及理想的环境,所以,童军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尽可能在户外进行,让他们接触大自然。